跳至主要内容

被斷崖式曖昧該怎麼辦?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回顧

我在部落格整理了第一次被斷崖式曖昧的經驗,現在回想起來,我應該不會想要再被斷崖了。

但如果遇到斷崖式曖昧該怎麼辦呢?

我想推薦觀念碰撞所 Podcast 你聽過「斷崖式曖昧」嗎?為什麼上一秒還好好的,下一秒就蒸發了?在愛與不愛之間,「不確定」是最深的深淵! ,可以直接聽這集!

以下是我自己聽完的一些想法。

正面上他派

回頭翻過去的心情筆記,感觸真的蠻多的。當我嘗試著去想過去所有的人際關係,就發現其實好多人用他們的方法愛我,我也覺得自己是被愛的。因此面對被斷崖式曖昧的關係,好像也比較坦然了。

很感謝我自己努力地找出囚禁自己的困難,了解了自己焦慮、不安的一面。

就像 SKimmy 說的:

第一次遇到,我絕對會是「正面上他派」,不然怎麼知道結果會是怎樣呢?

果然經歷一次就知道了。

想通之後就覺得原來親密關係不應該是痛苦的,而應該是讓生活更幸福、輕鬆、自在。戀愛是眾多種類的愛的其中一種。沒有的話我仍然是我,仍然值得被愛。我仍然是完整的,但如果有親密關係,是對我的人生加分的,因為我知道我又多了一種愛。

現在的我要珍惜那些愛我的人!

在人生的列車,總有人會先上車、先下車,何不好好珍惜一起在車上的時光!

至於如果有人又斷崖我,我相信自己可以跟林克一樣開降落傘直接飛到對岸。

IKEA和困難的想法

·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朱文儀老師策略管理課程中,IKEA 個案讓我有很多收穫。讓我想到 Wiwi 的分享的困難的事情

創辦人 IK (Feodor Ingvar Kamprad,這邊稱 IK)這時候有兩個選擇:

  1. 選擇加入北歐家具同業公會:當時北歐家具同業公會當時把持了北歐的傢俱產業
  2. 選擇和北歐家具同業公會對著幹:想像你是大學教授,但得罪了校長 → 怎麼想都很不妙對吧?

大家都知道 IKEA 成為了世界最大傢俱店,IK 甚至被認為是隱藏的世界首富。

繞過困難就好

二戰後的北歐面臨龐大年輕人買不起昂貴、客製化的傢俱,IK 看到了市場的需求,因此想要做年輕人負擔得起的傢俱。然而不管總體環境如何,IKEA 仍然是面臨著產業環境的威脅,面臨北歐家具同業公會的威脅,IKEA 不解決困難就是被殺死。

IKEA 面臨最嚴峻的問題就是:供應商不願意冒著和北歐家具同業公會對幹的風險 。所以最早期根本沒人願意幫 IKEA,但若沒有解決供應商的問題,產品生產不出來也就不用談什麼消費者需求了。

個案討論的時候,大家想到的都是:我們可以坐下來談談,如何應對北歐家具同業公會。想像 IKEA 對供應商:「嘿看看我的這個計劃,成功了的話我們可以滿足這龐大年輕人的需求,一定可以成功」然而供應商其實滿滿的懷疑,因為只要被北歐家具同業公會知道,那就完蛋了。

IKEA 的做法不是這樣的。想想好和弦提到的困難第 9 點:

並不是所有的困難都值得正面突破,有時候「繞過」困難更有效率。

其實 IKEA 的 DIY 設計是為了讓不會生產家具的廠商可以生產單一、規格化的部件。這樣 IKEA 的供應商不需要會生產整個家具,供應商既不會被公會刁難說「你怎麼可以幫 IKEA 生產傢俱」,同時公會對供應商的管束也對 IKEA 沒用。這就是一個「繞過」困難的方法。

另一個比較多人知道的事 IKEA 是有自己展示店和型錄的傢俱店,這也是繞過困難的手法。原因是公會對 IKEA 祭出通路封殺,IKEA 只能透過「DIY」自己的通路找到顧客。

所以 IKEA 成功了

IK 抱持著直接跟全世界(aka 北歐家具同業公會)對著幹的勇氣,扭轉了逆風的威脅。其實 IKEA 當初選擇加入北歐家具同業公會,也會是成功的傢俱公司。即使面臨經濟復甦和價值觀改變,也不會影響到原本客製化傢俱的需求。但是:

IKEA 之所以是 IKEA,就是因為他選擇了比較困難的路

IK 是憑著創意的策略解決了他的困難,若不設身處地很難想像他經歷了什麼困難。

2025 年了!

·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幾天看到好和弦的部落格,提到 Mel Robbins 的 Podcast 以及她的新年七個問題,我想我也來回顧一下!

  1. 過去一年的亮點(Describe the highlights from the past year.)
  2. 這一年中最困難的部分(What were some of the hardest parts this year?)
  3. 這一年來對自己的新認識(What did you learn about yourself this year?)
  4. 明年要停止做的事情(What are you going to stop doing in the next year?)
  5. 明年要開始做的事情(What are you going to start doing?)
  6. 明年要繼續做的事情(What are you going to continue doing next year?)
  7. 今天要採取的第一步(What can you do to today to take that first step now that you have a set of directions?)

過去一年的亮點

老實說每年我都想不起來我一整年做了什麼事,我的腦海中大概是這樣(還有偷看了一下 Instagram 限動排列一下)

  • 一月:曼陀林演出 - 1/28 花言花語曼陀林!
  • 一月:和大學同學去馬來西亞吉隆坡馬六甲
  • 二月:考到機車駕照(雖然 2024 從來沒上路,2025 會不會呢?
  • 六月:和家人去日本東京
  • 七月:曼陀林演出 - 7/31 曼陀林留聲機!
  • 九月:架設好的我的網站!(就是這裡)+ 我的影片的資料庫(雖然資料還沒填完)
  • 九月:成為 Podcast 觀念碰撞所 的混音 + 剪輯師
  • 十月:考上研究所!台大統計碩士學位學程

當然還有持續經營我的頻道,而且有一首歌跌破我的眼鏡:葬送的芙莉蓮費倫 vs. 琉古納戰鬥曲(現在看有四萬五觀看!好驚人)

這一年中最困難的部分

今年我遇到最困難的果然還是我自己情緒和感情的狀態。

暑假的時候閱讀了「情緒背包」,讓我可以好好的面對自己壓抑的情緒。以往可能會不斷的累積,然後就會爆炸。現在我慢慢可以察覺到自己情緒的堆疊,並且優先照顧自己的情緒。

整理情緒背包,激發前進的勇氣

此外,年底各種發生的事情也是很困難,尤其發現自己有「焦慮依附」的狀況。過去曾經就因為面對小組組員、朋友或在意的人不回覆訊息造成很大的焦慮感,只是就忽略這個感覺。一直到年底才徹底被我發現。雖然說在面對大部分人和情況都是偏安全依附,但還是希望焦慮的自己可以慢慢改善,解除掉腦袋對於控制感和安全感不太健康的連結。兩本書很推薦:「關係黑洞」和「依賴陷阱」

關係黑洞:「不安全感」如何宰制我們的人生,如何突圍?

依賴陷阱:在脆弱中找回勇敢,凝視關係困局,重拾自我的21個練習

這一年來對自己的新認識

我發現自己其實蠻享受「讓周遭氣氛變得愉快」,無論是高調講個笑話,或是用真誠的態度面對別人。因為如果身邊的人都很開心,通常會讓我覺得很愉快。

其他的認識就跟前一項蠻重疊的,包括會暴怒的自己、會焦慮的自己還有可能蠻戀愛腦的自己。

明年要停止做的事情

停止人際關係的焦慮。如同「這一年中最困難的部分」所說,希望可以慢慢卸掉這樣的連結(古典的強化好像沒什麼用,個人認為認知上的冥想可能比較有用)。具體而言要停止什麼,我希望可以停止在意不關心我的人的想法,回歸「我自己想要什麼」,以及「如果我想回應別人的期待,是因為我們互相在乎彼此,同時這件事也是我想要的」。

明年要開始做的事情

  • 希望可以接觸到即時的演出 eg. 直播或是現場演出
  • 嘗試全新的內容創作,尤其結合自己會的東西(音樂、資料分析、心理學)

明年要繼續做的事情

音樂和創作方面

  • 我想要把我的影片資料庫建完(把資料都存好然後備份)
  • 同時我想慢慢把影片的文章都放上官網
  • 加強我的節奏和配合伴奏的能力,累積經驗
  • 多多分析自己頻道的數據
  • 持續更新部落格!包括音樂、統計/機器學習和心理學的內容

學習方面

  • 持續學習統計、機器學習
  • 持續學習心理學
  • 持續加強日文(希望可以到達自然口說的程度)

身心方面

  • 多運動(慢跑、重訓)
  • 吃健康(至少我的身體不要一直跟我抱怨的程度)
  • 多冥想

今天要採取的第一步

果然還是把過去幾年留下來的資料和計畫整理、收束一下

  1. 上架一些還沒到串流的音樂
  2. 慢慢建好我的資料庫,同時上架影片文章
  3. 搜集一些分析可以用到的資料
  4. 好好分析串流和影片的數據,規劃音樂事業的發展方向(看要怎麼轉型+建立商業模式)

愛的自我效能

·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5/1/5 更

現在回顧回去這個時間點,發現自己完全陷入了「依賴陷阱」。我跟她似乎陷入了你追我跑的狀態,我越追,她就會越想躲開。這是身為「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相處不健康的寫照。我將原先的心情筆記修飾,希望保留我的焦慮心情,並可以有更流暢的閱讀。

現在的我可以理解,她和我人生的軌道並不相同,她亦沒有視我為人生的隊友。在我面臨焦慮的時刻,我們沒有任何正面溝通的機會,沒有一起解決的可能性。因此正確的選擇是放下、離開,並等待、尋找和你走在相同人生方向的人。

我的心情筆記

我的心情真的好複雜,因為我這樣焦慮的感受就是來自於妳。我真的好想跟妳多相處一點,但妳當下就忘記了我的存在了,我再度陷入聯絡不到妳的世界,妳選擇逃進沒有我的世界。

這個感覺就像是在水中,聲音好小,我的感官被毫無限度地放大。內在的聲音如廣播般在腦袋中迴響

好想跟她相處,快點傳更多訊息,快點聯絡她

我傳訊息了,但是仍然是聯絡不到妳,於是我又墜入更深的海裡,準備好要窒息。隔晚我真的受不了了,又傳了一次訊息給妳。想跟妳要一個承諾、一個一定聯絡的到妳的方式。

妳選擇視而不見。


或許我不應該再自私的搶奪妳的時間,這只會扼殺我們的關係。即使妳表現的不以為意,然而我的負面能量已經充斥著整個聊天室。這是個負面迴圈,如果我再這樣下去,有一天妳會不願意再打開我的訊息。

「我需要多休息」

「我心情不好」

我不喜歡一直想著妳的我,因為我會覺得我又哪裡做不好,讓妳又漠視我。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妳快樂,希望妳跟我相處是放鬆的。然而,最終我的存在好像讓你更不快樂了,這讓我覺得好痛苦。

我只是累了,我只是心情不好


睡一覺後,瞬間我就清醒了。

瞬間我就可以把想妳的念頭和聯絡妳的行為切開,知道怎麼樣符合我們兩人的最佳利益。我也取回了我自己的主控權,因為焦慮暫時已經聽我的話了。雖然還是有點懷疑,甚至有點害怕再次碰到妳,我的焦慮會不會控制不住,又傷害妳了呢?讓我想到 BEASTARS 的劇情。我這樣掙扎的感覺,或許就跟雷格斯對哈魯的喜歡夾雜著垂涎的食慾。而妳對我的感受,是不是也夾雜著草食動物對肉食動物的恐懼呢?

雷格西和哈魯(BEASTARS第一季)

心理學筆記

針對為什麼

我只是累了,我只是心情不好

會成立?

有沒有可能是其他的可能呢?

自我效能理論

關於自我效能理論,班杜拉告訴我們,有四個因素影響著自我效能,也就是自己做不做得到的信念:

  • 成功經驗(Mastery experience):最重要的因素,當你對相關事件有成功的經驗時,你就更容易相信你做得到
  • 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看到跟你類似的人也辦到了,那你也會傾向於認為自己做得到(他都做到了,我一定也可以)
  • 社會說服(Social Persuasion):直接鼓勵或是勸阻會有很大的影響(通常負面的影響更大,會使你更不相信自己)
  • 激發(Arousal):生理或是情緒的激發,無論是顫抖、疲倦,還是心情上的難過、恐懼,都可能讓我們認為是無能的展現,影響對自己能力的評估。

而對我來說,她對我之前的回饋是我的成功經驗,我知道她對我的感受,還有我們想處的互動;我看著朋友和其他人的幸福,我相信自己也值得幸福的關係;朋友和家人也都在旁鼓勵我,不會時不時講幹話說別肖想了。

那問題是什麼?

我只是累了,我只是心情不好

這是非常真實的感受,即使沒有嚴格的論證和嚴謹的實驗。我知道我已經耗費太多認知資源了,甚至有點喪失時間的感覺。也更容易陷入難過的情緒,擔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對方才不理會我。

但真的不是。

或許我是真的累了,要好好休息一下!

|| 期待一下 BEASTARS Final Season ||

BEASTARS最終季視覺圖

萬有引力般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跟妳之間的化學鍵

親密關係是什麼呢?

兩個人的關係是像氫氣般牽著

H-H

還是氧氣般雙手擁抱彼此

O=O

還是像氮氣般緊緊抓著不放呢?

N≡N

我們靠得時如此的近,不由地讓我想:

有一天如果鍵結如此就斷裂了呢?

抑或者

妳會不會又遇到另外一個元素,開開心心的丟出了妳的電子給對方

電磁力般的喜歡

終究化學的鍵結,是來自於我們共享著電子。妳和我的不同吸引著我,而我們又是如此的相像。正電與負電到吸引,讓我們不自覺得越來越近。

「喜歡」就像電磁力般,連結著我們。然而,無論是輕輕地的牽著,還是狠狠地扒著不放,當遇到「電子」搶匪時,連結就斷了。

妳永遠可以把電子讓給別人。

電磁力不見了之後,還剩下什麼?

當我們逐漸遠離彼此,我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電磁力顯得微不足道。

那我該如何相信,斷鍵之後的世界呢?

該如何相信接觸不到的妳?

引力子是什麼?

星際效應:「愛是唯一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事物」

萬有引力跟電磁力比起來,接近時如此的渺小。但是在浩瀚的宇宙,他卻撐起了星體的運行。他甚至可以扭曲空間,讓你以為光就在你的前面,不惜讓你看到你不該看見的事物。

萬有引力不像電磁力一樣靠光子,但之間的交互作用是怎麼發生的呢?「引力子」真的存在嗎?

或許,只要引力子存在,連結就不會斷。

萬有引力般

只要引力子存在,即使被空間相隔,我們的連結就會不斷的作用、不斷的作用、不斷的作用......

只要引力子存在,過去的我會不斷影響著未來的妳。即使妳忘記了,也會融入妳的潛意識當中。

只要引力子存在,過去的妳會一直影響現在的我、未來的我。

只要引力子存在就好了。

第一次被斷崖式曖昧

·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5/1/7 更

這是我第一次被「斷崖式曖昧」的體驗,情緒蠻原始,我盡量保持原本的語氣,但修飾了一下用詞。

那時候我沒有發現,自己「焦慮依附」的狀態被觸發,也沒發現對方展現出「逃避依附」的一些特質。現在來看,感覺是一個典型的「焦逃配」。

情緒變化三角

我經歷了斷崖式的一週。

這週我的情緒就是不斷的在焦慮、害怕、難過、解放的喜悅循環。

我一直思考:「為什麼妳不回訊息呢?」,我試過很多方法去探索答案,包括直接傳訊息:跟妳說我真的很需要被在乎,我的情緒一直被妳牽動;我很努力去了解妳到底在做什麼事情,是因為很忙才不能回訊息嗎?我內心一直盤旋著:「但是如果在乎的話即使再忙也有辦法回訊息吧?。結論就是果然我的在乎還是建立在別人也是在乎我的,如果對方突然不在乎了,那我就找不到意義了。

不過這樣的探詢似乎無果,因為終究我等不到任何的回覆。

果然還是要回到自己身上找答案。

為什麼我這麼焦慮呢?在 Podcast 觀念碰撞所 在脆講什麼都會被噴?性別對立的年代,平權主義者,如何應對無處不在的對立困境? | 觀念碰撞所 中我意外聽到情緒變化三角1。我們喜悅、悲傷、恐懼、厭惡、憤怒、興奮的核心情緒就像腦筋急轉彎 2 裡面一樣,會被焦慮、羞恥和罪惡壓抑,被裝進狹小的玻璃瓶裡送進心理的地牢。因為面對核心情緒太辛苦了。我就在思考「我的焦慮是在壓抑什麼情緒呢?」,應該是恐懼,因為我很害怕什麼都不知道就被拋下了。這讓我回想起妹妹剛出生時,媽媽突然不見了,我非常驚慌失措不知道怎麼辦。最後是爸爸載我去找媽媽,我才知道原來媽媽去做月子。原來我這麼害怕妳突然消失是因為這樣。

「為」與「無為」

雖然妳簡單回覆了訊息,但還是馬上就消失了。我擔心會不會讓妳覺得我很煩。

同一集 Podcast 他們又討論到「為」和「無為」。對我而言,我總是覺得如果不做些什麼的話,就不會有好結果。我很喜歡的一句話2是:

不想變得幸福還真是卑鄙

這讓我覺得應該要不斷「做些什麼事」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幸福,這是「為」的思想。然而,我卻覺得持續做下去沒有任何回報,也沒有更幸福。但幸福一定需要「為」嗎,或許「無為」也可以變得幸福。或許這個時候我需要的是不要去想該做些什麼,讓事情自然發生。

Footnotes

  1. 情緒變化三角概念取自於美國臨床社工師希拉蕊.韓德爾(Hilary Jacobs Hendel)的著作《不只是憂鬱》(It’s Not Always Depression)。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的介紹。

  2. 來自於動畫「物語系列」

部落客小王(Blogger Wang)真的要開始寫部落格了?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想當年 Xuite 的年代我也寫了一些部落格,因此得到這個暱稱

如今看來是沒有學乖,要繼續回來分享有趣的內容了!

之後會多分享我有興趣的話題,當然也會包含 BloggerMandolin 頻道的事,敬請期待!

至於其他地方散落的文章,如果沒有太黑歷史就會慢慢搬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