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EA和困難的想法
在朱文儀老師策略管理課程中,IKEA 個案讓我有很多收穫。讓我想到 Wiwi 的分享的困難的事情:
創辦人 IK (Feodor Ingvar Kamprad,這邊稱 IK)這時候有兩個選擇:
- 選擇加入北歐家具同業公會:當時北歐家具同業公會當時把持了北歐的傢俱產業
- 選擇和北歐家具同業公會對著幹:想像你是大學教授,但得罪了校長 → 怎麼想都很不妙對吧?
大家都知道 IKEA 成為了世界最大傢俱店,IK 甚至被認為是隱藏的世界首富。
繞過困難就好
二戰後的北歐面臨龐大年輕人買不起昂貴、客製化的傢俱,IK 看到了市場的需求,因此想要做年輕人負擔得起的傢俱。然而不管總體環境如何,IKEA 仍然是面臨著產業環境的威脅,面臨北歐家具同業公會的威脅,IKEA 不解決困難就是被殺死。
IKEA 面臨最嚴峻的問題就是:供應商不願意冒著和北歐家具同業公會對幹的風險 。所以最早期根本沒人願意幫 IKEA,但若沒有解決供應商的問題,產品生產不出來也就不用談什麼消費者需求了。
個案討論的時候,大家想到的都是:我們可以坐下來談談,如何應對北歐家具同業公會。想像 IKEA 對 供應商:「嘿看看我的這個計劃,成功了的話我們可以滿足這龐大年輕人的需求,一定可以成功」然而供應商其實滿滿的懷疑,因為只要被北歐家具同業公會知道,那就完蛋了。
IKEA 的做法不是這樣的。想想好和弦提到的困難第 9 點:
並不是所有的困難都值得正面突破,有時候「繞過」困難更有效率。
其實 IKEA 的 DIY 設計是為了讓不會生產家具的廠商可以生產單一、規格化的部件。這樣 IKEA 的供應商不需要會生產整個家具,供應商既不會被公會刁難說「你怎麼可以幫 IKEA 生產傢俱」,同時公會對供應商的管束也對 IKEA 沒用。這就是一個「繞過」困難的方法。
另一個比較多人知道的事 IKEA 是有自己展示店和型錄的傢俱店,這也是繞過困難的手法。原因是公會對 IKEA 祭出通路封殺,IKEA 只能透過「DIY」自己的通路找到顧客。
所以 IKEA 成功了
IK 抱持著直接跟全世界(aka 北歐家具同業公會)對著幹的勇氣,扭轉了逆風的威脅。其實 IKEA 當初選擇加入北歐家具同業公會,也會是成功的傢俱公司。即使面臨經濟復甦和價值觀改變,也不會影響到原本客製化傢俱的需求。但是:
IKEA 之所以是 IKEA,就是因為他選擇了比較困難的路
IK 是憑著創意的策略解決了他的困難,若不設身處地很難想像他經歷了什麼困難。